
本文转自:黄冈日报
黄冈市东坡小学 杜家慧
自踏上讲台,我始终以“以爱育心,以德育人”为核心理念,在班级管理中摸索出“心理疏导有方法、个性帮扶有策略、自主管理有体系、协同育人有路径”的班级管理模式,为学生搭建成长阶梯。
精准疏导
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
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期,尤其是转学、家庭变故等情况易引发心理波动。我总结出“三步心理干预法”,帮特殊学生走出困境。
2023年接手四(12)班时,发现班级65%是留守儿童,其中小花同学独来独往、情绪低落,甚至有轻生念头——原来她父母离异后重组家庭,将矛盾转嫁于她,导致其极度缺乏安全感。
针对小花的情况,我第一步用“沙盘游戏破冰”,每周陪她玩沙盘,从“搭建家园”的互动中建立信任,再趁机聊童年趣事、辅导功课;第二步“特长赋能”,发现她朗诵有天赋,组建“班级夸夸团”,让她在主题班会中担任领诵,帮她找回自信;第三步“家校联动”,反复联系她的父母,制订“每周轮流陪伴”计划,让家长参与她的学习反馈。半年后,小花不仅课堂主动发言,还主动帮同学补习语文,心理干预法真正帮她打开了心扉。
个性帮扶
让每个孩子都闪闪发光
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,我从不“一刀切”,而是“一人一策”定方案。小凡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管他,写作文时仍错字满篇,性格还有些内向。我先为他制定“协同成长计划”:设立“汉字加油站”,安排语文课代表午间帮他认生字;每天放学后用15分钟“师生共写”,从短句练起。可几周下来效果甚微,我一度陷入迷茫。
转机来自一次班级卫生整理——趣味运动会后,小凡默默清扫垃圾的举动让我眼前一亮。我立刻在全班表扬他“责任心强、做事细致”,他抬头时眼中的惊喜让我顿悟:要从“闪光点”突破。此后,我刻意放大他的优点。慢慢地,他上课开始抬头听讲,成绩从二十几分提升到四十几分,期末语文更是首次及格。我深知:因材施教,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发光。
自主管理
让班级成为“成长共同体”
管班不是班主任“单打独斗”,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。我从两方面入手:一是推行“班级岗位轮值制”,设立“纪律监督员”“图书管理员”“作业收发员”等12个岗位,每人每周轮值;二是依托校本文化开发“东坡小翰林”德育课程,通过“经典诵读打卡”“班级故事创编”等活动,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。
在语文教学中,融入自主管理理念。教学《董存瑞舍身炸暗堡》时,设计“三维阅读”任务:将学生分成三组,一组围绕“炸”字探究事件背景,一组用网络图片还原场景,一组用单元教读方法梳理脉络,各组课前制课件、录微课,课上轮流展示、互评。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成了课堂主人,还锻炼了组织、表达能力,班级学习氛围也更浓厚。
协同发力
凝聚家校社育人合力
班主任的力量有限,我总结出“双线协同”策略:对科任教师,建立“每周沟通会”,比如数学老师反映学生几何薄弱,我们就共同设计“校园几何寻宝”作业,让学生找教室、操场中的几何图形;对家长,推行“五心沟通法则”——用诚心换信任,每周分享学生进步瞬间;用耐心听诉求,为焦虑家长提供“作业辅导技巧”;用细心找问题,发现学生情绪波动及时沟通;用匠心定方案,针对“沉迷手机”等问题开线上家长会;用恒心抓落实,每月发“家校共育手册”记录学生表现。
当科任教师主动加入“留守儿童帮扶队”,当学生自发组建学习小组,我真切感受到:协同育人不是口号,而是无数个温暖细节的汇聚。
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唤醒。未来,我会继续以专业方法为帆,以真挚爱心为桨,在小学语文教育与班级管理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做学生成长路上的“引航人”。
长胜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